新研究揭示梁龙的取食方式

北美洲所产的梁龙(Diplodocus carnegiei

一支由来自布里斯托尔大学、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密苏里大学和俄亥俄大学的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利用3D技术对梁龙头骨化石进行了恢复,并揭开了它们的饮食习性。自130年前发现它们起,梁龙的饮食习性就一直是一个谜,了解它们的习性对于理解灭绝事件、生态系统等方面的信息有重要意义。梁龙是生活于1.5亿年前侏罗纪的一类巨型草食蜥脚类恐龙,它们可高达170英尺,重超过120吨,是行走于这个星球上最长的恐龙,它的脖子就长达20英尺。

密苏里大学的CaseyHolliday副教授说,梁龙拥有如此大型的身躯,它的许多习性古生物学家仍没有弄清楚,而利用3D建模,则可以利用有限元素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模拟三种取食场景(正常咬嚼、剥食和吠咬)来判断梁龙头骨究竟能经受何种压力。研究者利用3D技术恢复的梁龙头骨长约2.5英尺。在上个世纪,科学家猜测梁龙可能利用颚部近似吠咬的方式取食,但研究者发现这种方式会给梁龙的牙齿和头骨带来极大的压力,甚至有可能造成牙齿损坏,模拟结果显示梁龙应该利用嘴将树叶从树枝上剥离的方式来取食,这种方式对牙齿和头骨不会造成任何压力。

既然利用FEA能够解决梁龙的取食习性问题,那么它也能解决其他灭绝动物的行为之谜。布里斯托尔大学的Mark Young博士说,梁龙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以至于没有任何现生物种可拿来与其做对比,因此这个模型的建立对于理解这些已灭绝生物非常重要。

Holliday认为找出梁龙的取食方式对于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有重要帮助,但同时,理解过去动物对于理解现生大型动物的习性也有帮助。研究蜥脚龙类能够让我们了解巨型动物的进化历程,以及它们需要多大的生存究竟与食量。许多现生大型动物的研究,如大象和长颈鹿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都能从中获益。研究者还包括来自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Paul Barrett、布里斯托尔大学的Emily Rayfield和俄亥俄大学的Lawrence Witmer。


(化石网/歆塬 编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