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新世界

  近日,科考专家在山东诸城发掘了两个庞大的恐龙化石群,这批化石群以鸭嘴龙为主,并有暴龙、虚骨龙、鹦鹉嘴龙、甲龙、角龙等种属。科考专家称,7000万年前,因一次意外海啸,这批生灵遭受了灭顶之灾 

  8月31日晚,闫团祥走进虹口区嘉福悦酒店的大厅。他的周围是十几位穿着同样红色T恤的旅客。T恤的正面印有恐龙的巨大身躯,后面则是“白垩纪恐龙公园”七个大字。

  闫团祥是山东诸城市旅游局的对外宣传人员。诸城市旅游局近日风头正劲。8月27日,诸城连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所共同向媒体通报,自2008年1月开始的第三次诸城恐龙化石发掘新成果。8月29日,央视七套《恐龙大调查》特别节目,连续三小时直击诸城恐龙化石发掘现场。“中国龙城”再度升温。

  作为奖励,旅游局的“骨干”们在局长王克柏的带队下启程前往上海参观世博会,放松解压。坐在酒店大厅内,闫团祥的脸上一直挂着疲惫和兴奋两种情绪。他从兜里掏出一个塑料(10570,90.00,0.86%)袋,里面包有一小块恐龙化石。“你舔舔,只能一秒钟,我专门带来的。”记者带着不解,用舌头触及了一下化石,非常粘人,就像在舔一块麦芽糖。“哈哈,很神奇吧。如果你黏上舌头超过5秒钟,舌头就粘牢了。”至于是什么原因,他卖了个关子,“恐龙化石的神奇何止于此,欢迎你到诸城实地考察恐龙化石。”

  山东诸城盛产恐龙化石。上个世纪的两次大规模发掘,诸城出了两具“龙王”,龙城由此得名。“2007年,市里面决定筹建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随后,我们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所组成了科考队,开展第三次发掘工作。”诸城力推恐龙公园旅游经济的意图非常明显:这里的化石资源非常丰富。从诸城恐龙化石分布图可以看出,三十几个化石点布满了整个城市。“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想组装108具恐龙骨架,对应梁山的108名好汉。”

  而发掘的进程异常顺利。大面积的化石群、大面积的足迹群、多种新属种恐龙化石的先后出土,不仅将恐龙研究推向了新领域,也触动了诸城恐龙化石保护的新思路——将恐龙集体死亡时的形态和古地貌保留下来,让人类的想象穿越时空,回到7000万年前。

  恐龙坟墓

  答疑恐龙灭绝之谜

  距离诸城市区约10公里的龙都街道库沟村北,有一条远近闻名的黑龙沟。相传因一条保护百姓的白龙打败作恶的黑龙得名。不知从何时起,当地村民经常在这条冲沟里捡到一些类似骨头的石头,把它碾碎后,敷在伤口上能迅速止血。村民们猜想,这可能就是中药里的“龙骨”。黑龙沟里的“龙骨”俯首可见,龙骨涧慢慢得名。

  “村民们只道是龙,却不知这其实是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7亿年,是地球中生代的超级霸主。可早在6500万年前就灭绝了。”此次科考队员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在电话里向记者介绍,“随着诸城三次大规模的恐龙化石发掘工作的完成,这条冲沟中埋藏的近万块恐龙化石得以全部暴露。恐龙化石名满天下,龙骨涧的称呼也被更为专业的恐龙涧代替。”

  在恐龙涧行走,处处都有惊喜。“小心!脚下有化石”是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恐龙涧分两处发掘现场,一处是库沟恐龙化石长廊,另一处是恐龙隆起化石带。“这是世界上单个地方连续分布最多的恐龙化石群。”徐星这样介绍这条长500米、深30米的恐龙化石长廊。长廊的南侧呈45度斜坡,形形色色的恐龙遗骸高低错落地镶嵌在灰褐色的岩石中,从远处看,化石密布的坡面像一面巨幅浮雕;走近一瞧,粗壮的股骨、规整的肋骨四处散落、偶尔叠加,蔚为壮观。而带状隆起于沟底的化石带长达300米,宽20余米,散落骨骼化石也多达3000块。

  “如此大规模的恐龙化石集群世间少见,这些化石主要以鸭嘴龙类为主,产出量占到了90%。通过同位素检测,可以判定形成于70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鸭嘴龙为一类较大型的鸟臀类恐龙,以植物为食物。由于它们头骨的前部和下颌骨向前延伸,形成了扁而阔的嘴,与鸭子相仿。诸城鸭嘴龙体型都非常庞大,动辄十来米长。“因为在白垩纪晚期,恐龙大型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依据“柯普法则”,物种变大有进化上的优势——体型越大,越容易生存。在此次发掘中,工作人员曾找到了长175厘米的股骨、长140厘米的肩胛骨,长110厘米的肱骨等。徐星鉴定,这些化石均是历史上发现的最大的鸭嘴龙骨骼。2009年6月,这条“巨龙”宣告装架成功,高11米长21米的体型刷新了中国龙王的新纪录,被命名为“巨大华夏龙”。

  “可以想象的是,7000万年前的诸城气候温润、植被丰盛。对食物需求量庞大的鸭嘴龙们才得以在此安居乐业。”不过,这么多恐龙,大大小小地在同一时间段内大规模死亡并被集群化埋葬;它们死亡的时间又非常接近于恐龙大灭绝的6500万年前,这其中发生了怎么样的毁灭性事故才导致了如此悲惨的场面发生?

  徐星猜测,这估计与小行星撞击地球前发生的自然先兆有关。“最大的可能性是洪水,而且不止一次洪水。”在恐龙涧,他发现了多处曾被湍急的大水猛烈冲刷的痕迹,并推测:“鸭嘴龙是一种喜欢生活在岸边的群居性动物。当洪水来临时,它们连同泥沙一起被卷走,冲击到河岸的下游地带,并堆积在河涧中。在多次洪水的卷带下,大批的恐龙尸体顺流而下至恐龙涧这个集体坟墓中,在岩石和沙砾中慢慢石化。除了鸭嘴龙,恐龙涧中也挖掘出少量的新属种。可以推断,其他种类的恐龙也有可能在洪水中大规模毙命,但它们有的喜欢生活在高地,所以没有像鸭嘴龙那样被大规模地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离恐龙涧三公里处,有一处叫臧家庄的地方,这是诗人臧克家的老家,也是诸城著名的恐龙化石点之一。这里的化石集中分布在5000平方米的圆形区域内。与恐龙涧化石各自分散的情况不一,臧家庄的化石呈多层分布状态,科研人员还在臧家庄发掘出多达七层以上的化石层叠区。“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诸城在7000万年前,不止发生了一次大灾难。每一次灾难都导致了大批恐龙的死亡,它们的尸体被分批冲积到同一处地方,才形成化石叠加的状况。”

  徐星的同事,此次恐龙挖掘科考队成员之一的恐龙专家王海军也认为是大规模的洪水导致了恐龙的集体死亡。但他的假设更为大胆,“极有可能是海啸”。王海军告诉记者,诸城地处黄海附近,远古时代这里离海岸线较近。“每次沿着潍河一路驱车,我看着三面都暴露给海水,只有一面内陆的诸城,都禁不住在想,恐龙的集体死亡和海啸应该有密切联系。”除了恐龙涧有水流的痕迹,科考队还在这里发现了出自海洋的同一时期的贝类化石。“这是海啸发生的证据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