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猎人”在行动
陈钊在野外“淘宝”
陈钊的妻子来自新疆伊犁。2007年7月,陈钊陪妻子回娘家,听人说在附近的山上有像牛角一样的东西,他眼睛一亮,心里琢磨很有可能是化石,决定去看看。经过艰苦跋涉,陈钊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满是惊喜:那些所谓像牛角一样的东西竟然是珊瑚化石(距今2.3亿年前),有几百块之多。
当时,全国化石网爱好者俱乐部在南京举行活动,陈钊身在新疆而错过了这次盛会。得到珊瑚化石后,他给俱乐部寄去了100多块,参加活动人员,每人一块,留作纪念。这个举动令“猎友”们感激不已。
之后,陈钊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猎石”行动。这次活动,汇集了天津、北京、黑龙江等地共10名化石猎人,陈钊是唯一一名来自于黑龙江的“猎人”。活动从保定出发,驱车到荆轲的故乡——易县,开始“猎石”之旅。结果可想而知,又是一次大丰收,别的不说,“猎友”们在易水孔山上收获到了寒武纪三叶虫化石,弥足珍贵。
在伊春,陈钊是一个孤独的“猎者”,他还没有在周围找到“猎友”,哪怕有一点点“猎趣”的人。平时的业余时间,陈钊独自一人上山下河,用他的话说是“苦难无人分担,幸福无人分享”。
“苦难无人分担”,自然是“狩猎”时,跋涉、野外生存、负重、安全等等。“人多的地方难有化石”,这是粗浅的道理,在野外作业,帐篷、睡袋、背包一应俱全,而且不可预知的危险,再加上孤独感,真是苦上加苦。
“幸福无人分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早期,陈钊在嘉荫乌云江边和东升汤旺河边,发现了硅化木化石、树叶化石、叶肢介化石和玛瑙石、蜡石等奇石。2006年夏天,他在嘉荫黑龙江边发现了古人类石斧和刮削器,还有几十片陶片。这些器具是3000——4000年以前古人类使用的,这就证明当时在我市境内的黑龙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当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这些文物在伊春非常少见,能为家乡古人类史的研究做出些贡献,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呀!”接着陈钊话锋一转,“可在当时,周围没有人,只有自己来享受喜悦,回来后,我第一时间将结果发布在论坛上,与全国化石猎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