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猎人”在行动
陈钊在向记者介绍他的宝贝
陈钊说,他认为与化石有关就是与幸福有关,他注定和化石有解不开的一世情缘。
一往情深
“其实,每一块化石都记录着化石猎人艰辛经历,再加上非常好的运气。除了鸿运当头,成就化石猎人功绩的还需要正确的地点与正确的时间。”陈钊解释说,所谓正确的地点,是要去对采集地点。一般来说,在断崖、冲沟、山坡、荒漠等地方,比较容易发现化石。因为这些地方植被很少,化石很容易在地表上暴露出来。而正确的时间,这就需要利用一些自然因素了,戈壁沙漠风暴后、小丘陵大雨后、丘陵小型滑坡后等等,都是寻找化石的最佳时机。
陈钊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闲暇之余,他会给孩子介绍一些古生物知识。一次他到学校接孩子,在学校收发室里看到了墙上的化石挂图,有菊石、三叶虫化石等,“孩子就是未来,让他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将来一定有益处的。”陈钊很兴奋。陈钊对他现有的化石如数家珍:三叶虫化石有10种,王冠虫、沟通虫、蝙蝠虫、莱德利基虫、德氏虫、毛屯虫、球接子等;辽西化石,狼鳍鱼、蚊子、三尾蜉蝣、蜘蛛、蛉、硅化木等,全部为白垩纪早期化石;新疆化石,笛管珊瑚、单体珊瑚、菊石、贝类等全部为泥盆纪化石。此外还有二叠纪的石燕,三叠纪的贵州龙,三四纪的螃蟹和海星,1800万年前的鱼和植物化石,白垩纪的鳞齿鱼和泥盆纪的马达加斯加菊石等。
就如同一位美食家希望尝遍天下美食一样,化石猎人的梦想就是尽量多的采集、拥有化石。谈到近期的打算,陈钊说,一是在明年夏天,最好能完成黑龙江嘉荫段的徒步踏查,进一步了解家乡古人类文化,采集古人类遗留的器具,为将来论证我市区域内古人类的详细情况做准备;再是将他现掌握的有关于化石的知识和化石的图片整理好,最好能到学校向学生们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增加大家对古生物学和地质地层学的兴趣。
在“化石猎人”的QQ群里,陈钊的网名叫“萨满”,“萨满”最羡慕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山东的“左山岭”,该“猎友”2007年在山东临沂发现了世界上没有发现过的两种三叶虫化石,现在正在申请通过鉴定,如果通过鉴定,这两种三叶虫化石将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是多么高的荣誉呀!今后的古生物学中,他的名字将永载史册。”还有一个网名叫“7+2”,是北京的一位记者。所谓“7+2”,就是他采集化石的足迹到过世界上的七大洲的最高峰和地球南北两个极点,收获自然丰厚,这让“萨满”羡慕不已。
由于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野外采集化石,陈钊常被野外的迷人景色所陶醉。“如果伊春能开发一种‘探险游’,效果一定能不错。”陈钊说,“这种旅游主要以野外生存为主,采集野菜、蘑菇、山特产,挖掘化石等。我在嘉荫黑龙江流域已经发现了许多树叶化石,针阔叶都有,有十几种之多。如果在那里开发‘探险游’,会多么诱人呀!”
陈钊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在我市境内采集到鱼化石。据说曾有人在嘉荫白头山上采集到了鱼化石,他也去过多次,但由于范围太大,始终没有收获。“以后我还要去,还要找,直到找到为止。”陈钊很有信心。
林城晚报 记者 王跃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