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
澳门文化局局长吴卫鸣(左起)、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杨伟时于开幕礼上剪彩
(蜘蛛网报道)据大公网(成野 彭海伦):最大规模粤港澳考古成果展“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即日起至九月一日于香港歷史博物馆举行。透过三地考古出土的七百多套(件)文物,追溯岭南地区由旧石器时代至明代的文明轨迹。其中,包括一件一九九七年于本港马湾东岸出土的女性头骨,距今四千多年,头骨的上颌被拔去一对门齿,据专家推断,或许与当时的成人礼有关。
展览开幕礼于昨日举行,主礼嘉宾包括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杨伟时,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局长吴卫鸣。曾德成致辞时表示,粤港澳三地的考古在过去三十年蓬勃发展,其中九个发掘项目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绩斐然,当中一九九七年香港马湾的考古发现佔一席位。
千年头骨揭拔牙风俗
是次展出马湾考古出土的一具距今四千年的女性头骨,由香港古物古蹟办事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同发掘,除了有几何印纹的陶罐和磨光的石器,其中十五座墓里存有人骨,通过復原一具女性头骨发现,头骨的门齿已被拔去。
香港歷史博物馆馆长萧丽娟介绍,该头骨门牙被拔去,可能与福建昙石山遗址和佛山河宕遗址考古发现的“拔牙”风俗有关联。拔牙是一个特别的成人礼,拔牙年龄多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根据考古资料,拔牙风俗很可能始于六千多年前,流传的范围遍及我国东部至东南沿海,包括山东、福建、广东、香港、台湾等地。
展厅犹如一条漫长的时光隧道,年代最为久远的展品可以追溯到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比如在香港大埔黄地峒遗址出土的一系列片状石器,随后又可见一万至七千年前先民们的打製工具。而通过广东石峡文化遗址的发现,在距今五千至四千年前,先民们开始种植稻穀,石峡文化遗址清理了一百零二座墓葬,其中十五座墓发现炭化的稻穀或稻米。同时,不同墓葬的有不同等级的的陪葬品。北方文化带来了种植,也带来了社会分层。
镇馆之宝西周青铜盉
再往现代走,青铜器开始出现,这次展览,广东省博物馆亦出动镇馆之宝──西周兽面纹青铜盉,一九七四年出土于信宜县松香厂工地。盉身似鬲,肩有斜角雷纹,腹以裆为界,每足由雷纹构成一组饕餮纹。至秦汉年间的展品,则有出土于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万岁”瓦当、熊饰空心砖,铭刻?南越国朝廷往昔的辉煌。瓦当有?强烈的时代和地域风格,来自北方的瓦、地砖与岭南以竹木为材料的干栏式建筑互相融合,体现了南越先民对北方先进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是次宋至明代的文物,多为近年“南海一号”、“南澳一号”出水的外销瓷器,丰富的歷代瓷器生动记载?粤港澳地区长盛不衰的海上商贸史。
“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联合主办,并由广东省博物馆、香港歷史博物馆及澳门博物馆联合筹办,借展单位超过三十多个。为配合展览,香港歷史博物馆将于八月十六及十七日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查询展览详情可电二七二四九○四二。













